雪都故事會 | 邊境線就是我們的家
阿勒泰新聞網(wǎng)-阿勒泰地區(qū)融媒體中心 記者 楊瑋璇 通訊員 秦曉攀
“每個星期我必須要去一次邊境線,不去的話,就著急得很?!边@是65歲護邊員達拉汗·木斯楞脫口而出的,也是記者聽過最實在的話語。
“守邊工作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歸屬感和使命感,邊境線就是我們的家……”這是24歲女護邊員古麗加娜爾·巴合提別克在比武活動中的告白。
在青河縣,像達拉汗、古麗加娜爾這樣把邊境線當作家的護邊員比比皆是。不光他們是護邊員,他們的家人也是護邊員。達拉汗一家三代60多口人,有18人是護邊員;古麗加娜爾的丈夫、公婆也是護邊員。
“青河縣二代、三代護邊員多嗎?”記者問。
“很多!”青河縣委政法委邊控中心副主任劉海濤干凈利落地回答道。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青河縣有二代、三代護邊員70余人,僅查干郭勒鄉(xiāng)薩爾布拉克村就有20人,薩爾布拉克村又被稱為“中蒙邊境第一村”,家喻戶曉的二代護邊員達拉汗·木斯楞、三代護邊員胡斯曼·努斯普江,以及2022年榮獲“新疆邊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的努爾別克·努素甫都是該村的護邊員。
查干郭勒鄉(xiāng)把薩爾布拉克村作為中心邊境警務站,建立黨支部、打造“紅色驛站”,傳承戍邊文化,20名護邊員先后入黨,53名護邊員先后遞交入黨申請書。作為護邊員先鋒,他們以實際行動感召著越來越多的農(nóng)牧民加入到戍邊隊伍中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達拉汗的兒子阿勒哈別克·達拉汗是38號邊境警務站副站長,在達拉汗父子的帶動下,鄰居阿蘇別克·巴合提2017年4月加入了護邊員隊伍?!巴瑯佣际悄贻p人,我也要像阿勒哈別克一樣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做一名優(yōu)秀的護邊員。”如今,阿蘇別克和阿勒哈別克在工作中比學趕超,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
紅星精神永流傳。23號紅星邊境警務站——“紅星哨所”以此前犧牲的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同志的名字命名。作為青河縣紅色教育基地,“紅星哨所”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時常有干部職工到該站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并與護邊員們共走巡邊路線,自覺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目前,“紅星哨所”逐漸成為全縣干部群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
“身為‘紅星哨所’第一任站長,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紅星精神’,向王紅星同志看齊,把邊境管好、把國界守牢?!薄凹t星哨所”站長普谷偉說。
近年來,青河縣創(chuàng)新探索縣直單位包聯(lián)包建邊境警務站工作機制,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我為祖國巡邊防”活動,組織黨員干部體驗巡邊護邊,同時以“紅星哨所”“邊境第一村”“中蒙第一哨”等紅色資源為依托開展教學,提高包聯(lián)單位與各警務站協(xié)同合作、聯(lián)勤聯(lián)動能力,在全縣形成“人人愛國守邊,人人爭做護邊員,人人都是守邊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