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唯一被沙漠環(huán)繞的縣城,他們10年種下45088棵樹苗
10月29日早晨,塔克拉瑪干沙漠里的溫度還沒有升起來。冷風中,一群身穿綠色、黃色沖鋒衣的義務植樹志愿者,揮起鐵鍬、坎土曼開始種樹。他們所在的位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麥蓋提縣,這是中國唯一一個被沙漠環(huán)繞的縣城。
今年是他們在沙漠里種樹的第十個年頭。從2015年起,科學家夫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退休教授朱宜萱組織了16批志愿者,到麥蓋提縣義務植樹。志愿者人數(shù)從第一屆義務植樹活動時的15人發(fā)展到第十六屆的206人,年輕面孔慢慢多了起來。
此刻,沙丘已被縣上的機械化車隊鏟為平坦的沙地。黑色的滴灌管把沙地分成長條。水珠從滴灌口滲出,落進沙地,留下小小的坑。10年前,正是這樣的場景,打動了當時年過七旬的李德仁與朱宜萱。
“鎖邊”
新疆麥蓋提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三面都是黃沙,沙漠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
和所有在這里出生、長大的孩子一樣,當?shù)毓媚镒纣惏I提·安外爾從小與沙為伴。
她的家在麥蓋提縣尕孜庫勒鄉(xiāng)農場。沒通公路時,她從家里到縣城大約要走30公里。從小學開始,祖麗就在縣城里讀書。為了上學方便,她平時住在縣城里的外婆家,只有周末才回自己家。
“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工程”所在地現(xiàn)狀。倪思潔/攝
2003年夏天,又是一個周日,6歲的祖麗照舊坐著外婆趕的馬車回縣城。剛進城,天突然暗下來,狂風裹著沙粒,直往祖麗的眼睛、鼻子里鉆。祖麗還沒反應過來,受驚的馬就帶著馬車、她和外婆,一起翻進了旁邊的小河里。祖麗嗆了好幾口水,最后被外婆從河里救了上來。
祖麗的外婆、父母早已習慣了沙塵暴。有時沙塵來得不那么突然,大家一看到天際線升起黃褐色的“云”,就趕緊往室內跑,并用塑料布封上窗縫和門縫,防止風沙鉆進來。地里的棉花一年要種三五回,因為剛長到手指高的棉苗很容易被沙塵暴連根拔起。
每年,當?shù)赜?50多天會起沙塵。災害嚴重時,農田、房屋還會被掩埋。沙進一步,人退一步,沙再進一步,人再退一步。
2012年,退無可退的麥蓋提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zhàn)”,計劃在縣城與沙漠的交界處種100萬畝“鎖邊”林草。這個計劃被稱為“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工程”。
“阻擊戰(zhàn)”打響后,當?shù)氐膶W生、村民都被動員起來。2014年3月,已經在麥蓋提縣實驗中學讀高二的祖麗,在學校的組織下,第一次到沙漠里種樹。如今回憶起來,她只記得那黃沙一眼望不到邊。
就在祖麗種樹的半年后,2014年9月,麥蓋提縣委、縣政府組織了一場“院士春秋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偕夫人朱宜萱應邀出席論壇。為了考察當?shù)亍鞍偃f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工程”進展,他們也走進了沙漠。
志愿
達漢橋(右)與“樹友”一起為剛種下的沙棗樹苗涂上紅漆,防止水分蒸發(fā)。受訪者供圖
第一次走進這片沙漠時,朱宜萱留意到,滴灌管里的水一滴滴落進幼苗根處的沙地里。她看呆了:“小樹苗就像嬰兒吃奶一樣,那么嬌貴,那么不容易?!?/p>
作為曾經的女子測繪隊隊員,朱宜萱對在戈壁沙漠中求生的難處再清楚不過。1965年8月,26歲的朱宜萱曾帶領一個測量組,在火焰山截山子南邊幾十公里的戈壁灘上做航空測繪外業(yè)。當時,給測量組送水的駝工遲到了3天,朱宜萱想起了測量隊員吳昭璞渴死戈壁的事,心急如焚。拿起地圖,她發(fā)現(xiàn)四周只有遙遠的雪山和茫茫的戈壁,沒有任何找到水的希望。幸運的是,就在大家?guī)捉^望時,駝工終于出現(xiàn)了。
了解到麥蓋提縣在2012年到2014年的兩年間種下了2萬畝苗木后,站在幼苗間的朱宜萱被沙漠里頑強求生的幼苗和當?shù)胤N百萬畝林的雄心打動了。
她默默地估算:“兩年,種了2萬畝。當?shù)匾?guī)劃種百萬畝,就要100年。100年太久,我們到死都看不到?!?/p>
回酒店后,她與李德仁商量:“不如我們組織志愿者來義務植樹吧?”
兩人不謀而合。他們定了一條標準——所有衣食住行全部由志愿者自理,不能給當?shù)靥碡摀?/p>
很快,第一批響應者出現(xiàn)了。他們都是李德仁、朱宜萱的知己和摯友。其中,有二人的大學同學俞美爾、張培仁、楊惠娥等,也有朱宜萱的“戈壁戰(zhàn)友”王瑞芳等。2015年春天,在李德仁的支持下,朱宜萱一行15人從四面八方出發(fā),走進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植白楊樹苗。
“白楊樹苗有2.5厘米粗,高1.8米左右,我們需要在沙地里挖一個長度、寬度、深度都是80厘米的樹坑。沙子流得太快,這邊挖、那邊塌,‘樹友’們不止一次在挖坑的時候滑進坑里,滿手都是繭子。”王瑞芳回憶。
花了10天,互稱“樹友”的志愿者們在沙漠里種下第一批735棵白楊。
此時,坐在教室里的祖麗鉚足力氣,做著高考前最后的沖刺。她的志愿是“走出沙漠”?!拔乙煤脤W習,不然一輩子只能在沙漠里?!弊纣愓f。
那年夏天,就在李德仁、朱宜萱等人開始召集第二屆“樹友”時,祖麗考取了心儀的大學——武漢大學醫(yī)學院,如愿走出沙漠。
歸來
2024年3月,第一屆“樹友”回到刻有他們名字的石碑前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武漢大學讀書的祖麗,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但每年寒暑假,她還是要回家看看。
2018年暑假,正在幫家里干農活的祖麗,偶遇在當?shù)乜辈斓貨r的縣領導。
發(fā)現(xiàn)祖麗談吐不凡,縣領導問:“你是大學生嗎?”“是的?!弊纣惔??!澳阍谀乃髮W上學?”“武漢大學。”聽罷,對方激動起來:“你知道你們學校的老師每年都會來這里種樹嗎?”
祖麗瞪大了眼睛,驚訝又欣喜。暑假結束,她剛回到學校,就收到了來自朱宜萱的消息。
年齡相差58歲的一老一少,一見如故。朱宜萱向祖麗了解麥蓋提縣的刀郎文化、風土人情,還把“樹友”們介紹給祖麗認識。祖麗則從朱宜萱和“樹友”們身上學到了執(zhí)著?!八麄兊竭@個年齡還在不停做研究、往前走,讓人很佩服?!?/p>
今年秋天,祖麗正式加入“樹友群”。在現(xiàn)場,她看到了很多與以往不同的種樹新方法。這些方法是“樹友”們一點點摸索出來的,使苗木的存活率從最初的30%左右提高到95%以上。
例如,種樹有“三踩兩提”的口訣。這是“樹友”們向當?shù)馗刹咳罕娬埥毯罂偨Y出來的方法——挖坑、放苗、填沙后,用腳踩實,把樹提起、放回,再踩實,再提、再踩,如此一來,樹苗根系既能扎得穩(wěn),又能舒展開。
再如,種好的樹苗外面要罩上用阻沙網(wǎng)卷成的網(wǎng)罩。這是“樹友”們在嘗試了用稻草綁樹根、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套樹根等方法后,最終找到的辦法,可以高效經濟地防止樹苗冬天被野兔、野雞等小動物啃食。
祖麗還發(fā)現(xiàn),新生的“樹友”力量正在日漸壯大。有些“樹友”來自測繪、航天、醫(yī)學、石油勘探領域,有些“樹友”來自政府部門、教育界、服務界,還有些“樹友”帶孩子一起來種樹。一些來麥蓋提縣實習的大學畢業(yè)生也加入了隊伍,成為志愿者的生力軍。
除了受疫情影響那幾年外,義務植樹活動10年里舉辦了16屆?!拔覀兿窈蝤B一樣,每年春天、秋天回到這里。”朱宜萱笑著說。
禮物
第16屆義務植樹活動開始前,朱宜萱幾乎每天凌晨都會把增加了新名字的名單發(fā)到微信“樹友群”里。這次活動的報名人數(shù)有206人,達到歷史新高。而且,與往屆不同,這次大家除了種樹,還為麥蓋提縣帶來了“禮物”。
85歲的李德仁、朱宜萱送去了一幅由珞珈三號02星拍攝的麥蓋提縣衛(wèi)星圖像。這張圖是李德仁根據(jù)當?shù)靥岢龅男枨?,指導學生制作的“麥蓋提縣歷年衛(wèi)星遙感圖”中的一張?!靶l(wèi)星遙感影像可以顯示人工造林情況,對于精準監(jiān)測管護林木有很大的幫助?!崩畹氯收f。
70歲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科技委原秘書長侯萍梅送去了一場科普報告。在麥蓋提縣實驗中學,她從“兩彈一星”的研制講到防空導彈的發(fā)展?!拔蚁M璺N樹的機會為當?shù)貙W生講講航天科普,讓他們將來能崇尚科學,熱愛航天,從小立志,努力學習。”侯萍梅說。
“樹友”們還為護林員、政府工作人員演唱了《祖國不會忘記》。這是很多“樹友”都喜愛的一首歌。歌詞里有這么一句:“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2024年3月春季義務植樹期間,李德仁(左)與朱宜萱在生態(tài)林合影。受訪者供圖
作為回饋,麥蓋提縣委書記陳強向“樹友”們展示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zhàn)”防沙治沙的最新布局圖。圖上新增了光伏電站、沙漠公路等?!?0年來,我們從‘沙進人退’變成‘綠進沙退’。過去我們‘向沙漠要生存’,現(xiàn)在我們‘向沙漠要發(fā)展’?!标悘姷脑捯粑绰洌皹溆选眰兊恼坡暠沩懥似饋?。
10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變化。李德仁與朱宜萱10年前種下的白楊樹已經長到10多米高。孩子們從鄉(xiāng)里到縣城,再也不用坐馬車了,平坦的公路四通八達。沙塵暴天氣從過去每年150多天減少至50多天。當?shù)赜慰驮絹碓蕉?,祖麗爸爸也開起了出租車。
當一切都在向大家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時,老“樹友”的人數(shù)卻越來越少了。10年來,“樹友”生病、離世的消息時不時傳來。今年,參與過第一屆義務植樹活動的15位老“樹友”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再次回到麥蓋提縣走走看看。義務植樹活動也設置了“報名者年齡必須在75歲以下”的限制。
最讓朱宜萱感慨的是一位杭州“樹友”。他因為生病無法實地植樹,但每年堅持給團隊捐款,起初捐3000元,后來捐5000元,再后來捐10000元,直到去世后,還由女兒出面捐了一次。
如今,朱宜萱將“領隊”的職責交給了武漢大學退休教授達漢橋等“年輕”人。“他們年輕、強壯、進?。¢L江后浪推前浪,‘樹友’一代更比一代強!”朱宜萱說。
27歲的祖麗也下定決心:“以后,我每年都會回到沙漠里種樹,把老師們的精神傳承下去?!?/p>
麥蓋提縣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工程”完成了46萬畝。在“樹友”們的“歷屆義務植樹統(tǒng)計”表格里,所植苗木“總數(shù)”一欄已更新為“45088棵”。(記者 倪思潔)